为何泗州戏、柳琴戏、淮海戏称为“三兄弟”呢?
泗州戏与流传于鲁南苏北一带的柳琴戏以及海州的淮海戏是同属于一个剧种的不同流派,该剧起源于江苏海州,发展、成熟于泗州,故名,但是因为柳琴、泗州、淮海戏同出一源,又被称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三兄弟”。它在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发展,以其勾人魂魄的声腔深受观众的喜爱,在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受众达5000万。
为什么将泗州戏、柳琴戏、淮河戏称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三兄弟”呢?
据说,在清乾隆初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山东厉城唐大牛、唐二牛兄弟,背着大鼓三弦来到海州卖唱乞讨,当地有丘、葛、杨三位聪明伶俐的小伙子随他们从师学艺。三人在边学戏边卖艺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想要自己的东西有生命力,必须同当地的风土民情相结合,于是他们放弃侉腔侉韵,用自己熟悉的海州当地方言里的土话作为表达方式,创作了最贴近群众生活的“怡心调”,这就是淮海戏的雏形,又称海州小戏。
海州小戏的形成,丘、葛、杨三人起到了奠基和初始发展的作用,三兄弟对戏剧的事业心很强,创业激情也很旺盛。
丘、葛、杨这三位后来就分手扬镳了,丘就到了安徽淮北一带,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泗洲戏;葛就到了山东这一带,形成了今天的柳琴戏;杨留在这一带,就变成今天的淮海戏。这三个剧种可以说是“同胞兄弟”,好多唱腔到今天还是一样。